秦国进攻魏国,陈轸联合韩、赵、魏三国的军队之后往东到齐国,对齐王说:“古代的圣王发动军队征伐,是想要匡正天下建立功名,是为了造福后世。现在齐、楚、燕、赵、韩、魏六国之间互相攻伐,不但不足以建立功名,而且会让秦国强大起来,而使本国走向衰弱,这绝对不是崤山以东各个诸侯国所应该采取的好计策。能够灭亡崤山以东各个诸侯国的,是强大的秦国。如今六国不但不为强大的秦国感到忧虑,反而彼此之间互相削弱,必定两败俱伤,最终被秦国吞并,这是我为崤山以东六国所忧虑的原因所在。各国的诸侯竞相割让土地给秦国,而秦国不用耗费力量;各国的诸侯竞相为秦国烹煮自己,而秦国连柴火都不必出。秦国是多么聪明,而崤山以东的六国又是多么愚蠢啊!希望大王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为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欲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虏。今韩、梁之目未尝干,而齐民独不也,非亲齐而韩、梁疏也,齐远秦而韩、梁近。今齐将近矣!今秦欲攻梁绛、安邑②,秦得绛、安邑以东下河,必表里河而东攻齐,举齐属之海,南面而孤楚、韩、梁,北向而孤燕、赵,齐无所出其计矣,愿王孰虑之。
“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而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急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于三晋。
为五帝、三王、五伯:五帝,相传上古有五位帝王,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一种说法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传说中的上古部落酋长,有多种说法:伏羲、神农、燧人氏;伏羲、神农、黄帝;伏羲、神农、女娲等。五伯,即五霸,指春秋时期势力最大、相继称霸的五个诸侯,也有不同的说法,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②绛、安邑:绛,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新田,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的侯马镇。安邑,魏国的故都,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古时候的五帝、三皇和五霸所进行的征伐,讨伐的都是无道的君王。但是如今秦国征伐天下却不是这样的,却和古时候恰恰相反,这样一来,亡国的国君必定死于屈辱,亡国的百姓必定死于俘虏。现在韩、魏两国百姓的眼泪还没有流干,只有齐国的百姓还没有惨遭秦国的掳掠,但这并不是因为齐国和秦国关系好,而韩、魏与秦国关系不好所造成的,只是因为齐国离秦国远,而韩、魏两国离秦国近。如今齐国离遭遇战祸也已经越来越近了!因为现在秦国正想要攻打魏国的绛邑和安邑,秦国攻取了绛邑和安邑,再继续沿黄河往东进兵,必定进攻齐国,占据齐国的土地直到东海边上,接着向南进兵,使韩、魏、楚三国陷于孤立,向北进兵使燕、赵两国陷于孤立,这样一来,齐国就无计可施了,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
“如今韩、魏、赵三国已经联合在一起了,重新成为兄弟盟国,而且相约共同派出精兵去保卫魏国的绛邑、安邑,这都是长远的计策啊!齐国如果不马上也派出精兵联合韩、赵、魏三国的军队,那么齐国必定会有后顾之忧。韩、赵、魏三国军队联合,秦国必然不敢攻打魏国,而是往南攻打楚国,楚、秦一旦爆发战祸,那么韩、赵、魏三国怨恨齐国不肯支援自己,必然出兵进攻齐国。这就是我所说的齐国必有大忧患,所以说齐国不如马上派军队联合韩、赵、魏三国。”齐宣王郑重地采纳了陈轸的计策,果然派军队联合韩、赵、魏三国。
战国后期,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统一六国已经成为其既定的战略目标。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全国的统一也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秦国发动对六国的战争,有步骤地消灭六国,实现其战略目标。远交近攻的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联合东方的齐国,攻打与秦国相邻的韩、魏等国。
作为六国,在秦国强大的攻势之下,只有合纵,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强秦的虎狼之师才能求得国家的生存。
公元前也98年,秦国攻打魏国,陈轸在魏国任职。他主张合纵,代表魏国的利益联合了韩、赵、魏三国的军队之后,进而向东,打算继续联合齐国的军队,壮大抗秦队伍。于是他就去游说齐王,使他派军队加入联军。但齐王并不同意派兵。
陈轸就列举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战争,来让齐王认识到派兵的重大意义。这三种战争分别是:一是古代帝王为了讨伐无道而发动的战争,可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二是六国之间的互相征伐攻打,这无异于自相残杀,然后让秦国来坐收渔翁之利。三是秦国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使六国“主辱而民死”。他在此基础上指出,如果秦国攻下了韩国和魏国,那么齐国就危险了。然后又为齐王分析了不派兵加入联军的危害,恐吓齐王听信了他的计策。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若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为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②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是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为倍:通“背”。这里说背对泰山,即越过的意思。②蹹踘:类似现代的足球的一种运动,流行于战国时期。蹹踘用皮做成,里面填满毛发。
苏秦为赵国推行合纵策略,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说:“齐国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琅琊山,西面有清河,北面有渤海,这就是所说的四周有要塞的国家。齐国土地方圆两千里,拥有几十万的兵力,粮食多得堆积如山。齐国战车精良,又有五国军队的支援,投入战斗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快,拼杀起来就像雷电一样迅猛,解散撤退就像风收雨住一样利索;即使发生对外战争,敌军也从没有越过泰山、渡过清河、跨过渤海。临淄有百姓七万户,我私下里估算了一下,平均每户有三名男子,三七就是二十一万,不需要征调远方的兵力,而临淄一城的士卒就可以组成二十一万人的大军。临淄的百姓非常富有,这里的百姓没有不会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斗犬、赌博、蹹踘的;临淄的道路上穿行的车辆车轴相碰、来往的行人摩肩接踵,把衣襟连起来可成帷帐,把衣袖举起来可成幔幕,大家都挥一把汗就如同下雨;每一家生活都殷实富裕,人们都士气高昂。就凭借着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富强,天下的诸侯都不敢跟齐国相抵抗。但现在却要到去侍奉西面的秦国,我私下里真是为大王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