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是明初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这次变化,从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改朝换代,特别是明成祖朱棣在统治时期所做出的突出政绩,可以说是再造天下,如果说建立明帝国的是朱元璋,那么使明帝国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即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当政后有诸多重要举措:
一是专制与集权进一步加强,他以藩王起兵夺天下,对于藩王权势过重的祸害十分清楚,可他又是以藩王利益代表者“靖难”的。所以,朱棣对削藩采取了欲夺先予的策略。他首先恢复了周、齐、代、岷这四位亲王的封藩。但一旦自己的皇位得到巩固,就立即着手削藩。势力最强的宁王被迁徙于南昌。其他如岷王、代王、齐王、肃王、辽王、谷王等也都以“谋反”的罪名或其他各种过失被废为庶人,削去其护卫军或给予其他的处罚。这样,尽释诸王兵权,使他们渐渐失去了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力量。
在中央机构内,由于朱元璋训诫永远不许立丞相,而皇帝理政还要有人帮助。于是,朱棣提高大学士的地位,让解缙等人值文渊阁,参予机务,谓之内阁。明有内阁自此始。他还派遣御史巡视地方,从此成为固定的制度。朱棣在争夺皇位的战争中,曾得到建文集团中宦官们的内应,即位后为了加强统治力量,他一反朱元璋训诫,委宦官以重任,从而种下了明代宦官参政的祸根。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明代的特务统治,建立特务机构东厂,派宦官掌管,刺探官民动静。这一系列措施使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是明刑慎法,惟诚任贤,直言纳谏,这是朱棣在内政改革上施行的一套方针。他执政后,一改朱元璋以猛治国的作风,“明刑慎法,宁缓勿急”。朱棣是以武力夺取皇位的,建文朝臣有的拒绝合作,有的持观望态度。但由于他善于团结一些反对他的人,诚恳善待前朝旧臣,他的政权迅速得到巩固。朱棣还能纳谏直言,敢于听取对他的批评,希望自己做事有了过失,大臣能给指出来。因此,永乐时期的政治是较清明的。
三是发展经济,促进生产。成祖即位后,着手恢复在年靖难之役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经济。他奖励开荒、移民屯旧、迁徙富豪、兴修水利,继续和发展朱元璋“安养生息”经济政策。永乐元年,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永乐十四年徙山西、山东、湖广等地流民于保安州,免税三年。官府给这些民屯农产牛具、种籽,让他们开垦荒地,收到了“田无荒芜,民得宠业”的好效果。朱棣对兴修水利也非常重视,他在位期间最主要的水利工程就是对南北大运河的治理,对促进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四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同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并不满足其父朱元璋奠定的基础,不满足做一个守成之君,他积极进取,开拓疆土,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实现了天下大一统。在东北,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着多个卫所。在西北,设置哈密卫,连同洪武时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的个卫,构成明朝统辖西域地区的西北七卫。朱棣又派宦官陈诚前往西域,号召“国”前来朝贡。对西藏,朱棣派宦官候显前往治理,进一步加强汉、藏之间的联系。当时,西藏的宗教改革家、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派弟子到北京朝贡,被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后世的达赖、班禅,就是他的两位继承人。朱棣对贵州也进行开发,设置了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并在此地推行改土归流,使贵州风貌为之一变。此外,朱棣在辽东开原、广宁设马市,在西北扩大茶、马贸易,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经济联系。
朱棣是位比较开放的君主,他即位后改变了朱元璋推行的闭关海禁政策,和周边的邻国广泛建交和进行贸易。朱棣执政不久,就向海外各国派出使臣,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臣也与日俱增。永乐三年,在福建、浙江、广东三市舶司建驿馆以招待外国贡使,后来又增设交趾、云南市舶提举司,接待西南诸国来使。并以空前气魄派遣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遍历余国,发展了中国同南洋各国的友好往来,并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诸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是繁荣学术文化事业。朱棣即位后,十分注重发展文化事业。他命胡广等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颁布全国,让两京六部国子监及府州县学阅读。他又令大学士解缙纂修一部规模巨大的类书,“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集为一书”。先赐名《文献大成》,后又经过增修,至五年,定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总计卷,书中辑录了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各种书籍七八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