啗:《说文》:“食也。”
“且也”:《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四库全书》本作“且夫”。
仁惠的人,是百姓所仰慕的;讲大义的人,是大众所崇敬的。做人民所仰慕的事情,实行人民所认为崇高的行为,这是严厉的父亲所用来教育儿子,忠臣所用来侍奉国君的准则。然而世间有的采用了它而身死国灭的,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
从前徐偃王爱好仁义,当时沿着陆路而来朝拜的有三十二个国家。王孙厉对楚王说:“君王不讨伐徐国,必定要反过来朝拜徐国。”庄王说:“偃王是有道的君主,爱好仁义,不能够侵伐。”王孙厉说:“我听说,楚国和徐国,在大对于小,强对于弱方面,(差距很大),(对付徐国),就像用石头投向鸡蛋,老虎吃小猪一样,又有什么疑虑的呢?况且推行文德而不能遍施他的德泽,从事武力而不能用尽他的力量,惑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楚王说:“好!”于是举兵侵伐徐国,于是便很快把它消灭了。这是只知道推行仁义而不知道世道变化的例子。
申、杜茝,美人之所怀服也,及(惭)[渐]之于滫,则不能保其芳矣。古者五帝贵德,三(五)[王]用义,五霸任力。今取帝王之道,而施之五霸之世,是由乘骥(遂)[逐]人于榛薄,而蓑笠盘旋也。
今霜降而树谷,冰泮而求获,欲其食则难矣。故《易》曰“潜龙勿用”者,言时之不可以行也。故“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以动,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
夫徐偃王为义而灭,燕子哙行仁而亡,哀公好儒则削,代君为墨而残,灭亡削残,暴乱之所致也。而四君独以为仁义儒、墨而亡者,遭之时务异也,非仁义儒、墨不行。非其世而用之,则为之擒矣。
:《道藏》本、刘绩《补注》本同。,同“茮”、同“椒”。申茮,香草名。《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四库全书》本作“菽”。 杜茝:香草名。 怀服:怀藏,佩戴。 惭:《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渐”。当正。 滫:臭汁,污水。以上化自《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