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海口KTV招聘网 > 海口热点资讯 > 海口励志/美文 >  四者要专读书须立定课程孳孳汲汲⑤专求实益作文须凝神注意勿杂他

四者要专读书须立定课程孳孳汲汲⑤专求实益作文须凝神注意勿杂他

2022-07-31 17:44:53 发布 浏览 556 次

四者要专。读书须立定课程,孳孳汲汲⑤,专求实益。作文须凝神注意,勿杂他缘。种种外务,尽情抹杀⑥。勿好小技,使精神⑦漏泄。勿观杂书,使精神常分。

第三是要相信。古代圣贤的经文典籍和注解文字,都是为了教育民众而作,因此要相信它们字字句句都是可以效法和实行的。其中那些反反复复拖泥带水的、落入事物表相的文字,都不过是针对各种有障碍的人写的。一个人如果没有障碍,实际上连各种法门都不再需要,这一点不要怀疑。进入道的门径,相信是第一步。如果怀疑自己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自甘平庸,或者怀疑经典没有切实的作用,不愿意遵照执行,即便修行事业,也不会有所长进。

第四是要专心。读书要设定课程范围,勤勉不懈,务求获得真才实学。写文章的时候要聚精会神,不要间杂其他事务。杜绝心思向外攀援。不要偏好那些雕虫小技,以防精力流失。不要看那些闲散的书,以防精神分散。 经传:经典和解释经典的著作。 有为着相:佛教用语。有为和无为相对,指有作为,或有所待。着相和离相相对,指执著事相,不达本质。 病人:指道德修养上有缺点和障碍的人。 作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孳孳汲汲:形容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孳音zī,汲音jí。 种种外务,尽情抹杀:外务,指注意力被其他事务牵引,精神向外奔驰。尽情抹杀,指一概杜绝。 精神:精力,精气神。

五者要勤。自强不息①,天道之常。人须法②天,勿使惰慢之气设于身体。昼则淬砺③精神,使一日千里;夜则减省眠睡,使志气常清。周公贵无逸④,大禹惜寸阴⑤,吾辈何人,可以自懈⑥?

六者要恒。今人修业,勤者常有,恒者不常有。勤而不恒,犹不勤也。涓涓之流,可以达海,方寸之芽,可以参天,惟其不息耳。汝能有恒,何高不可造⑦,何坚不可破哉!

第五是要勤劳。自强不息是天道运行的常态。人应该效法上天,不要让懒散轻慢的气息进入身体。白天要磨炼精神,畅达无碍,一日千里;夜晚要减少睡眠,使神志保持清明。周公告诫不要贪图安逸享受,大禹操劳公务,三过家门而不入。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远远不如他们),又怎么能够自我松懈?

第六是要有恒心。现在的人修习事业,勤劳的人有很多,但很少有能够持久的人。勤劳但不持久,仍然还是不勤劳。涓涓细流可以到达大海,方寸小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都是坚持而不停止的缘故。你只要有恒心,再高的地方也可以到达,再坚固的东西也可以击破了!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运行刚健,君子因此也要不断更新自强。) 法:效法,以之为规则。 淬砺:淬火和磨砺以使刀剑坚利,比喻刻苦磨炼。 周公贵无逸:出自《尚书·无逸》,周公曰:“君子所其无逸。”(在位的君子,不应该贪图安逸享受。) 大禹惜寸阴:大禹为治水奔忙,三过家门而不入。 自懈:自我松懈。 造:至,到达。

七者要日新。凡人修业,日日要见工程①。如今日读此书,觉有许多义理,明日读之,义理又觉不同,方为有益。今日作此文,自谓已善,明日视之,觉种种未工,方有进长。如蘧伯玉②二十岁知非改过,至二十一岁回视昔之所改,又觉未尽;直至行年③五十,犹知四十九年之非,乃真是寡过的君子。盖读书作文与处世修行,道理原无穷尽,精进原无止法。昔人喻检书④如扫尘,扫一层,又有一层,又谓“一翻拈动一翻新”⑤,皆实话也。

第七是要每天有所进步。凡是一个人修习事业,每天都要做功课。如果是今天看这本书,觉得体会到一些道理,第二天再看,又觉得别有所得,这样才是真正得益。今天写文章,觉得已经很好了,但是第二天再看,又会觉得很多地方还不够到位,这样才能有所长进。就像善于改过自新的蘧伯玉一样,二十岁的时候认识自己的不足而加以改进,但是到了二十一岁的时候再回头看以前所作的改正,又觉得还不到位。一直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也还会知道四十九岁时候的过错,他真称得上不断减少错误的君子。读书作文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本来就无穷无尽,所以只有精进而无法停步。从前的人把校正书中的错误比喻为扫地,不断扫,不断有落尘,又说“一翻拈动一翻新”(每一次拿起来都有不一样的体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工程:功课的日程。 蘧伯玉:蘧瑗(qú yuàn),字伯玉,谥成子,春秋时期卫国大夫。《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此典化用于《庄子·则阳》:“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蘧伯玉六十年来不断改变自己,没有不是开始认为正确而后来认为是错误的。不知道他现在所肯定的是否就是五十九岁时所否定的。)《论语·宪问》中记录了孔子向蘧伯玉的使者问候他的情况,使者告诉孔子说蘧伯玉只是希望减少自己的过失,这一点令孔子大为赞赏。这个典故多次被袁了凡提起,另见于《了凡四训》等书,可谓凡有著作即谈改过,凡谈改过即用此典,可见了凡先生受此启发之深。 行年: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 检书:校书,校正书中的错误。 一翻拈动一翻新:出自明代大儒陈献章(白沙)诗《静轩次韵庄定山》。原诗作:“无极老翁无欲教,一番拈动一番新。”

八者要逼真①。读书俨然如圣贤在上,觌面②相承,问处如自家问,答处如圣贤教我,句句消归自己,不作空谈。作文亦身体③而口陈④之,如自家屋里人谈自家屋里事,方亲切有味。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