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作者建议,那些没有继承高官禄位或固定家业的子弟,比较好的职业选择就是做儒生或读书人,这样上能考取功名,中能开门授徒,下能执笔写录、做儿童教师;如果做不了读书人,其他职业也可以选择,总之都能维持生计,上养父母,下养妻儿。而乞丐、盗贼则万万不能做。最后,作者还谈到两种特别的“乞丐”和“盗贼”,读来真令人深思。今天对于职业的选择,已跟古代有所不同,读书不是唯一的选择。但是,无论做什么职业,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仍然是共同的要求和期待。
2.59 荒怠淫逸之患人生而无业,及有业而喜于安逸,不肯尽力者,家富则习为下流,家贫则必为乞丐。凡人生而饮酒无算,食肉无度,好淫滥,习博弈者,家富则致于破荡,家贫则必为盗窃。是人活在世上却没有正当职业,或者虽有职业却喜欢安逸、不肯尽力做事,那么如果家庭富有,他就会变成劣等之人;如果家庭贫困,他就会变成乞丐。凡是人活在世上却沉溺于酒、肉、色、赌的人,如果家庭富有,他就会倾家荡产;如果家庭贫困,他就会成为盗贼。
本章接着上章,进一步讨论有些人沦为“乞丐、盗贼”(以及与之相类似的卑贱之人、破家之子)的缘由和过程。无论贫富,如果安逸或放纵,总会落得不好的下场,令人警醒。
2.60 周急贵乎当理
人有患难不能济,困苦无所诉,贫乏不自存,而其人朴讷怀愧,不能自言于人者,吾虽无余,亦当随力周助。此人纵不能报,亦必知恩。若其人本非窘乏,而以干谒①为业,挟持②便佞之术,遍谒贵人富人之门,过州干州,过县干县,有所得则以为己能,无所得则以为怨仇,在今日则无感德之心,在他日则无报德之事。正可以不恤不顾待之,岂可割吾之不敢用,以资人之不当用?
有的人遭遇祸患困难无法克服,困顿苦楚无处诉说,贫穷得无法维持生活,而这人又朴实木讷、心怀愧疚,不敢开口求人。这种情况下,我虽然也没有多余资财,也还是要尽力周济帮助他。这个人纵使不能回报,也必定会感恩。如果其人本来不是窘迫贫困,而是专门干谒求财,凭借花言巧语、逢迎巴结的方法,到处求见富贵人家,无论在州郡还是县城,都这样去求见,得到所求就认为是自己有能力,得不到就跟别人结下仇怨;在当下没有感恩之心,在将来也不会报答别人的恩德。对这种人,正应该不加顾念怜悯,怎么能够把我不敢轻用的资财,拿去帮助不当使用这些资财的人呢?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底本原作“作谒”,今据知不足斋本改。挟持:依仗、保持。底本作“挟挥”,今据知不足斋本改。
本章讨论救助他人的原则,主要涉及两种情况:其一,如果对方确实有困难,其本人又羞于开口求人,那自己应当尽力相助;其二,如果对方并非困窘,只是花言巧语,到处巴结请托,那就不必顾念。
2.61 不可轻受人恩
居乡及在旅,不可轻受人之恩。方吾未达之时,受人之恩,常在吾怀,每见其人,常怀敬畏。而其人亦以有恩在我,常有德色①。及我荣达之后,遍报则有所不及,不报则为亏义。故虽一饭一缣②,亦不可轻受。前辈见人仕宦而广求知己,戒之曰:“受恩多则难以立朝。”宜详味此。
居住乡里以及客居他乡,不能够轻易接受别人的恩德。在我还没发达时,接受别人的恩德,心里常常想着,每次见到对方,常常心怀敬畏。而对方也因为对我有恩德,而常常表现出一副有恩德于我的神色来。等到我发达富贵之后,一一报答就会力所不及,不报答则在义上有所亏欠。所以即使是一口饭、一匹布,也不可轻易接受。前辈看到有人做官而广泛地寻求知己,就告诫他说:“受人恩德多,就会难以在朝堂上立身。”应当细细地品味这个话。德色: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缣(jiān):双丝的细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