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继承了它以前的兵家的优秀思想又兼采诸子之长所以思想内
《六韬》继承了它以前的兵家的优秀思想,又兼采诸子之长,所以思想内容很丰富。在政治战略思想方面主张“同天下”、“天下同利”,反复强调“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重民”、“利民”,认为天下是属于民众的,因此“取天下”必须得到民众的拥护,强调“国之大务”在于“爱民”,要使“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善于不争”,“削心约志”,其实质是轻徭薄赋,要求君主清静寡欲,不与民争利,“无取民者,民利之”,最后达到“取民”的目的;“上贤下不肖”,认为“上贤下不肖”是治国之要道,具体阐述了举贤的标准和方法,明确指出了不能重用的十三种奸人,即“六贼七害”;“赏罚必信”,认为“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提出了“杀贵大,赏贵小”的重要原则。
在军事方面,主张“伐乱禁暴”,“上战无与战”,强调“知己知彼”,“密察敌人之机”,“形人而我无形”,“先见弱于敌”。要求战争指导者“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它认为作战中最重要的是奇正变化,“不能分移,不可语奇”。对于攻城它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围困打援,迫敌投降。它重视地形、天候对战术的影响。总结了步、车、骑兵种各自的战法及诸兵种的协同战术。它重视部队的编制和装备,详细记述了古代司令部的人员组成和各自的职责,提出了因士兵之所长分别进行编队的原则。它认为“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详细记述了古代武器装备的形制和战斗性能。重视军中秘密通讯,记述了古代军中秘密通信的方式方法。它还重视将帅修养和选拔,认为“社稷安危,一在将军”,要求将帅不仅要谙熟战略战术、知进退攻守、出奇制胜的谋略,而且要懂得治乱兴衰之道,要能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并提出了考察将帅的八条办法,即所谓“八徵”。
在军事哲理方面,《六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一方面反对巫祝卜筮迷信活动,把它列为必须禁止的“七害”之一,另一方面又主张用天命鬼神去迷惑敌人,“依托鬼神,以惑众心”。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初步认识到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提出了“极反其常”的重要辩证法命题,是对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重要贡献。它的许多军事思想都是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之上的,如“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太强以折,太张必缺,攻强以强”;“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等等。
《六韬》在国外颇受重视。日本战国时代的足利学校(武将顾问资格的养成所)就曾把《六韬》与《三略》定为该校的主要教科书。据有关书目记载日本研究译解《六韬》的著作也有三十多种。西方第一次翻译的中国兵书共四种,合称《中国军事艺术》于年在法国巴黎出版,《六韬》就是其中一种。此外朝鲜、越南等邻国也相继出版和翻译了《六韬》。
《六韬》是宋代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是先秦兵书中集大成之作,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曾被译成西夏文,在少数民族中流传。它不仅文武齐备,在政治和军事理论方面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而且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军事史料,如编制、兵器和通讯方式等。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
《六韬》也有许多糟粕,如《兵徵》中的“望气”是一种迷信方术;《文师》中的“钓饵”之术表现了剥削阶级的偏见;“明主”、“贤将”决定社会发展,是唯心史观的反映,等等。
《六韬》的版本源流比较复杂,各本内容互有异同,从现存版本看,大致有以下四个系统:()竹简本,即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六韬》残简和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太公》残简,这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前者已整理出来,有文物出版社铅印本。()唐写本,即敦煌唐卷子本《六韬》残卷,共存二百零一行(其中一行只残存半个字),二十个篇目。原件藏法国巴黎国会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有缩微胶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纸写本《六韬》。()《群书治要》本,是唐魏徵给唐太宗编的摘要本,只有文韬、武韬、龙韬、虎韬、犬韬的内容,未列子目,亦未收豹韬。以上三个系统都程度不同的保存了一些不见于今本的佚篇或佚文。()《武经七书》本,初刻于北宋元丰三年(年),现存有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刊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是现存最早的刊本,国内有其影印本即《续古逸丛书》本。明清以来众多的丛书本及其注释本、白文本,大都属于这个系统的版本。
《阴符经》
《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旧题黄帝撰,伊尹、太公、范、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注。此书出现于唐代,最早记载见于唐欧阳询的《艺文类聚·木部》;最早著录见于《新唐书·艺文志》。但它的作者及成书时代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属悬案。关于作者主要有如下几种意见:黄帝撰、战国山林之士撰(见《朱子遗书·阴符经考异·庐陵黄瑞节附录》)、晋杨羲撰(见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道家类·阴符经解》)、北魏寇谦之撰(见唐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唐李筌撰(见宋黄庭坚《山谷题跋·跋翟公巽所藏石刻》和宋朱熹《朱子遗书·阴符经考异》)。关于成书时代主要有商末说、周末说、战国说(见《朱子遗书·阴符经考异·庐陵黄瑞节附录》)、战国末说(见清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阴符经》)、东汉末说(见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证·阴符经》)、晋说、北魏说、唐说(后三说·见上文注)等。近年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家,一是王明的东晋说,认为成书于东晋以后,约在公元年至年期间(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二是李养正的战国末年说,认为此书是以黄老学说为理论基点,在政治、军事思想方面的运用和发挥,是战国时期激烈的斗争形势在哲学思想上的反映,它可能成书于战国末期(见《中国古代佚名哲学名著评述·阴符经》)。
- “苹果后盖门”引热议售后政策存在地域差别[图]
- 万章问道“有人说‘伊尹通过自己当厨师来向汤求职’有这事吗?”[图]
- 云津犹言云间、云中“龙跃云津”比喻英才崛起暗切二陆家乡华亭([图]
- 寺西百馀步有单先生第先生故公子 以大讼萧条 眷口寡移而乡居宅[图]
- 圣主在上位廓然无形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隐士无轶民[图]
- 不过此时的登高活动并不固定在重九重九登高的习俗相传源于东汉“[图]
- .弩《武编》卷五在“弩”中对弩的制造和使用技术作了详尽的论述[图]
- 我沉默着无话可答回来再想想他这番话觉得他像是东方朔那一类能言[图]
- 〔 〕鼓鼓风,橐风箱,埵冶炉风箱的铁管〔 〕靡流即铜铁水[图]
- 阒(qù)寂静敻(xiònɡ)遥远在月城的西北角女墙都塌毁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