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士以咸咸通“缄”即棺束案大夫、士不得用衡而直以 系于棺
大夫、士以咸:咸,通“缄”,即棺束。案大夫、士不得用衡,而直以 系于棺缄。凡〔国君和大夫〕下棺,用大绳〔一头系棺,一头缠在碑的辘辘上〕,人离开碑背着大绳〔听鼓声慢慢将棺下到墓穴中〕。国君下棺时棺束间贯有衡木以保持棺柩的平衡,大夫、士下棺就直接把大绳系在棺束上。国君下棺时命令众人不得喧哗,用击鼓来指挥众人下棺。大夫下棺时命令众人不要哭。士下棺时众人自相劝止不哭。
68.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棺椁之间,君容柷,大夫容壶 ,士容 。君里椁、虞筐,大夫不里椁,士不虞筐 。壶:谓漏壶,计时所用(参见第11节注)。
:陶制盛酒器,可容五斗(参见《礼器第十》第8节)。
“君里”至“虞筐”:里椁,虞筐,义未详。或谓君之椁有物里之,而又有虞筐;大夫虽不里椁,而犹有虞筐;士则并虞筐亦无。然亦未明里郭、虞筐究系何物。国君的椁用松木,大夫的椁用柏木,士的椁用杂木。棺与椁之间,国君的可以放得下柷,大夫的可以放得下漏壶,士的可以放得下 。国君的椁里边放有随葬物和虞筐,大夫的椁里边不放随葬物〔而只放虞筐〕,士的椁里边连虞筐也不放。
祭法第二十三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有虞氏”至“武王”:此节所记禘、郊、祖、宗,皆祭名。其中郊是祭天礼名;郊某,即祭天而以某配祭之义。禘、祖、宗则皆宗庙祭名。案对于这四种祭名,其具体的祭法和祭祀对象,以及祭祀者与祭祀对象间的关系,自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且又杂以纬说,愈不可信,皆可姑置不论。又《国语·鲁语上》记展禽论祭祀制度,亦有此文,可参看。祭祀的方法:有虞氏用禘祭祭黄帝而在郊祭天时用喾配祭,用祖祭祭颛顼而用宗祭祭尧;夏后氏用禘祭祭黄帝而在郊祭天时用鲧配祭,用祖祭祭颛顼而用宗祭祭禹;殷人用禘祭祭喾而在郊祭天时用冥配祭,用祖祭祭契而用宗祭祭汤;周人用禘祭祭喾而在郊祭天时用后稷配祭,用祖祭祭文王而用宗祭祭武王。
燔柴于泰坛 ,祭天也。瘗埋于泰折 ,祭地也。用骍犊。埋少牢于泰昭 ,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 。王宫 ,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方也 。山林川丘谷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燔柴于泰坛:燔柴,周代祭天的一种祭法(参见《王制第五》第20节)。泰坛,是为祭天而设的坛。
瘗埋于泰折:瘗埋,也是一种祭法,瘗亦埋,谓以祭物埋地发示祭。(参见《礼运第九》第17节)。泰折,是为祭地而设的坛。
- “苹果后盖门”引热议售后政策存在地域差别[图]
- 万章问道“有人说‘伊尹通过自己当厨师来向汤求职’有这事吗?”[图]
- 云津犹言云间、云中“龙跃云津”比喻英才崛起暗切二陆家乡华亭([图]
- 寺西百馀步有单先生第先生故公子 以大讼萧条 眷口寡移而乡居宅[图]
- 圣主在上位廓然无形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隐士无轶民[图]
- 不过此时的登高活动并不固定在重九重九登高的习俗相传源于东汉“[图]
- .弩《武编》卷五在“弩”中对弩的制造和使用技术作了详尽的论述[图]
- 我沉默着无话可答回来再想想他这番话觉得他像是东方朔那一类能言[图]
- 〔 〕鼓鼓风,橐风箱,埵冶炉风箱的铁管〔 〕靡流即铜铁水[图]
- 阒(qù)寂静敻(xiònɡ)遥远在月城的西北角女墙都塌毁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