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说“汉宣帝起自民间知人疾苦所以注重政务任用贤能如果究其
虞世南说:“汉宣帝起自民间,知人疾苦,所以注重政务,任用贤能。如果究其采取严刑重法,其根源在法家的申不害、韩非那里。古人说:‘图王不成,其势不足还可以称霸;图霸不成将会是什么后果呢?只有身败名裂。’光武帝大仁大义,是成就王道的皇帝。汉宣帝以法治国,是成就霸业的皇帝。由此看来,二人恐怕不能类比。”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同样,历史也会记录下每人一生的功过是非。纵观汉朝历代帝王,都有各自功成名就的业绩,高祖创业,文景两帝无为而治,汉武帝雄才大略,可以说明君层出不穷,皆有作为。但高祖成就帝业后斩杀功臣,武帝用刑过于严厉等,也体现了他们各有不足之处。
最后,作者从德治与严刑两方面做了总结,不管是运用宽松的制度还是严苛的制度,最关键的还是要合乎时宜。刚建立政权宜使用宽政,有动乱时就使用严厉的制度,在和平稳定时期,就应该两者并重,适时调整。如果能把握好与时势相符的制国方略,就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名留史册。
汉末衰微 君德不足
或曰:“汉元帝才艺温雅,其守文之良主乎?”
虞南曰:“夫人君之才,在乎文德武功而已。文则经天纬地,词令典策;武则禁暴戢兵,安人和众,此南面之宏图也。至于鼓瑟吹箫,和声度曲,斯乃伶官之职,岂天子之所务乎?”
或曰:“观伪新王莽,谦恭礼让,岂非一代之名士乎?至作相居尊,骄淫暴虐,何先后相背甚乎?”
虞南曰:“王莽天姿惨酷,诈伪人也。未达之前,徇名求誉;得志之后,矜能傲物。饬情既尽,而本质存焉。愎谏自高,卒不改寤,海内冤酷,为光武之驱除焉。”
有人问:“汉元帝才艺俱佳,人品温雅,是文治的好皇帝吗?”
虞世南说:“帝王的才华在于文德武功。论文则应体察、把握自然法则,以此来制定政策法令;论武应制止暴乱,稳定社会,团结人民。这才是君王的宏图大略。至于鼓瑟吹箫,和声谱曲,都是文人墨客、戏子伶官的事,不是天子应该钻研的。”
有人问:“建立过伪政权,改国号为新的王莽,开始也是谦恭礼让,难道不像一代名士吗?但当了宰相后,骄横暴虐,为什么会判若两人呢?”
虞世南说:“王莽生性残酷,为人狡诈。没有显达前,沽名钓誉;权力到手后,原形毕露,目中无人。伪装的面纱一旦撕掉,真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他刚愎自用,自高自大,终不悔悟,致使四海怨声载道,最终被光武帝刘秀驱除。”
夏少康、汉光武皆中兴之君,孰者为最?
- 江西九江公租房买卖政策-九江公租房管理办法[图]
- 最新出炉的八招衣物护理秘笈 学起来每天穿新衣[图]
- 问“狂者、狷者是孔子所期望的然而传道的人为什么没有子张这些狂[图]
- 庞笔奴曰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图]
- 侯、卫指侯圻(qí)和卫圻从侯圻到卫圻共分五圻分别为侯、甸、[图]
- 元世祖定天下之刑笞、杖、徒、流、绞五等笞杖罪既定曰“天饶他一[图]
- 伐荻砍荻荻(dí狄)多年生草本植物形似芦苇生于水边废搁置车骑[图]
- 七庙、五庙无虚主案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若取太庙之一主太庙迁主甚多[图]
-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图]
- 韩康伯韩伯见《德行》 注消摇同“逍遥”谓闲适不拘怡然自得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