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康诰》说:“天命并不会长久地佑顾某一个人。”意思是说,做好事便会得到上天的福祉,做坏事便不会得到上天的庇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合乎正义就能得到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意思是说,对于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于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战则必胜。
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战争胜负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它决定着战争的成败。同样,“民心向背”对政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附;而以力服人,并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只有仁政,才是“得其心”之政。
对于如何“得其心”,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要求君主“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说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绝不强加给他们。那么,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自然民心归服、天下归附,而且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天理大道是无私的,冥冥中始终有着一种无声的注视,在默默地评判、仲裁着世间人们的一切善恶是非。不论你权势大小、地位高低,也不管你权谋智巧如何高明,你的一切所作所为终究是逃不出上天的法眼,最终都会得到清算,这就叫作天理昭彰。
因此,武王告诉康叔说,惟有天命无常,或去或留,或吉或凶,都由天道主宰着。天道至公至正,惟德惟道是从。只有修养德行,奉行仁政,遵循天道,为百姓造福,才能够得到民心的拥护,求得民心和顺。
逆天而行,必然自取灭亡
苻坚(公元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氐族。其祖父苻洪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奠基者。
苻坚自幼聪明,慷慨好施,举止严谨,合乎规矩。八岁时主动求师读书。他的祖父苻洪惊喜地说:“我们戎狄部族世代只知道喝酒吃肉,你小小年纪却要求读书,真是太好了。”欣然满足了他。十三岁即为龙骧将军。他的父亲流着泪对他说:“你的祖父当年就曾被授予这个封号,我把这个封号授给你,望你好自为之。”
苻坚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博学多才,广泛结纳贤士,聚集了王猛、薛赞、权翼、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一批有才能的人。这些人给他出谋划策,帮助他夺得了王位;即位之后,信任依靠这些人,建立了功勋伟业。据说,苻坚登上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俯瞰滔滔远去的黄河,说:“这山河是何等的壮美呵!汉代娄敬建议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认为‘关中四塞之国’,可永葆江山牢固,真是讲得对极了!”权翼说:“我听说夏商两朝的都城,从地势看并非不险要,周、秦两朝的土地,也并非不广阔,可是桀、纣、幽王、二世等一个个身死名裂,这是因为放弃道德修养所致。吴起说过:‘在于君主的德操,不在于地势的险要。’愿陛下追随尧舜,用高尚的德操感化天下,山河的险固是不足依恃的。”
- 江西九江公租房买卖政策-九江公租房管理办法[图]
- 最新出炉的八招衣物护理秘笈 学起来每天穿新衣[图]
- 问“狂者、狷者是孔子所期望的然而传道的人为什么没有子张这些狂[图]
- 庞笔奴曰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图]
- 侯、卫指侯圻(qí)和卫圻从侯圻到卫圻共分五圻分别为侯、甸、[图]
- 元世祖定天下之刑笞、杖、徒、流、绞五等笞杖罪既定曰“天饶他一[图]
- 伐荻砍荻荻(dí狄)多年生草本植物形似芦苇生于水边废搁置车骑[图]
- 七庙、五庙无虚主案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若取太庙之一主太庙迁主甚多[图]
-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图]
- 韩康伯韩伯见《德行》 注消摇同“逍遥”谓闲适不拘怡然自得诸[图]